NY SLASHIES
Creative and Proactive
Non-Profit Youth Organization
Welcome to NY Slashies! We are a creative and proactive non-profit youth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providing diverse life choices for everyone in the United States. Over the past few years, we have offered a variety of work and life possibilities for many friends living in the U.S.

Jenny
Sep 27, 2022
每周六,只要你来skateboard overflow,和大家一起玩滑板,就会很开心。


‘Skateboard Overflow’ Co-Founder-Winnie
脚踩滑板,甜美、活力、爱运动,混血儿,这是Winnie带给我的第一印象。据今年不完全统计:在纽约,喜欢滑板的朋友,有三分之一都参加过Skateboard Overflow的滑板俱乐部。
本期故事斜杠君邀请到纽约Skateboard Overflow的Co-Founder-Winne作为斜杠青年代表。Winne 毕业于UCLA计算机系,本科毕业后入职纽约一家对冲基金从事软件工程师。
在她的留美10年经历中,Winne在每一个关键的人生节点中都提前做好规划,在尝试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。
01我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决定
14岁的Winnie决定自己去美国念高中。
这个念头源于跨海越洋的一只小鹿。国内的学业压力太大,有一次,她和在美国的亲戚视频,看到他家后院居然有一只小鹿跑过。Winnie当下便觉得在那里生活一定会很酷,然而这个念头,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。
“我们吵了整整一个暑假,我就一直哭着喊着说一定要去,真的是在入学前最后一刻,他们才终于妥协了。”

Winne 高中教室照
Winnie的学校位于北卡,一所每个年纪只有40人的私立高中。她如愿以偿地没有什么课业上的压力。
Winne加入了网球队,游泳队,田径队,每天下午两点钟放学,在阳光下跑来跑去,把自己晒得很黑。没有事情逼着她往前走,也不需要和同龄人比成绩,这一切都让她感觉十分自由。

唯一需要适应的,是文化方面。这是一所基督教学校,刚入学的时候,整个年级里只有Winnie一个非白人,小镇里的居民属于反对abortion的保守派,整体环境非常传统,这意味着她需要花更多精力去克服culture gap。

高中-全年级Prom合影只有Winne一个亚洲人
不管是吃饭,还是上课,学校都要求祈祷。“一天可能要祈祷个10次,有时候吃饭的人多,每个人说一句,半小时就过去了,”Winnie觉得这种繁琐的仪式也有一定意义,“还挺有仪式感的。感觉他们都很乐观,不管发生什么事情,他们都会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保持一份感激,对他人和环境少一份挑剔”

Winne在住家的拖拉机上合影
在整个高中期间,Winnie总共换过三个寄宿家庭。他们都是热忱的信徒,接受Winnie的主要原因,是觉得在为上帝做好事。

Winne和基督教住家每周日去教堂
那个时期,对她来说最开心的事情,就是每几个月能去吃一次PF Chang,那是他们小镇里唯一一家美式中餐店。“当时觉得好吃到哭,而现在就觉得很一般了,甚至听起来还有点可怜。”Winnie笑着补充。
到了要申请大学的时候,Winnie的念头很简单:不想再在这个地方呆着了,一定要去中国人更多的地方。
在报考阶段,她完全处于一个孤军奋战的状态。周围的美国同学从来都没有去加州念大学的,Winnie是第一个。
说起以后想干嘛,小镇里很多女生的回答是“当妈妈”。因为是教会学校,很多人还没毕业就结婚了,女性一般都是直接当全职主妇或者老师。

参加住家妹妹结婚典礼当伴娘
Winnie坦言:“在这里很难找到跟我想法类似的人。”她是学校里极少的中国学生之一,没有中国人学长学姐可以提供经验,只能自己在网上到处看择校信息。高中学校的AP课一共只有两三门,而且都是history或者literature之类的文科课程,对国际生来说难度很大。Winnie只能在网上报课,利用课外时间自学AP课程,然后再千里迢迢去别的学校去考试。

Winnie因为不喜欢国内的高压环境而出国,但她也不得不承认,这种高压教育在提高成绩方面,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谷爱凌在美国上学,每到寒暑假,她妈妈就带她回国补习。Winnie也采取了这种模式,平时在学校,学业轻松得甚至到了无聊的地步,每年寒暑假反而是她最忙碌的时候。
“暑假回国的时候,我就一直在上ACT/SAT的补习班,这几个月总是特别充实。回美国后,成绩突飞猛进,差不多就是靠这种方式,后来我去了UCLA。”

Winne UCLA毕业照
Winnie很直白地告诉我们,她不是很喜欢上学这件事情,毕业后不想继续读研究生,想直接找工作。
在专业的选择上,她试过经济学与数学,但总觉得过于理论。相比之下,她想学点马上可以用到的东西,因此,她最终在大二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。
“计算机是为数不多满足我要求的,毕业马上可以找到工作,国内国外的路都很广。有一个硬的技术打底,将来的选择比较多。可以钻研技术继续做程序员;如果喜欢和用户打交道,还可以做产品经理PM这种规划和管理岗。”

作为1600人参加的Hacks 骇客大会组织者留影
从北卡到 UCLA,中国人从个位数变成了半个学校,Winnie的课业压力也跟着变大了。
身边的同学往往有很强的学术背景,有的知识是他们国内高一就学过的,而Winnie完全不会。有一门物理课,她retake了三次,最后为了毕业,不得不硬着头皮把它上完。到后来,Winnie决定在理科课上不给自己特别大压力,差不多拿个B就好。
然而她提到,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的话,自己还是会选择在美国上高中。如果是在国内,不管走哪条路,都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结果。
去年暑假,Winnie本科毕业,她遵循了刚上大学时的想法,没有继续念书深造。而是从UCLA搬到了纽约,去了一家对冲基金当程序员。

LA Hacks 骇客大会
02每份实习都帮我确定往哪个方向发展
就像当初选专业一样,Winnie在做职业规划时,也是通过一步步尝试,逐渐找到了自己期望的方向。本科期间,她每个暑假都在实习。按照她的话讲,“每份实习都是在试错”。
Winnie的第一份实习,是在国内德勤做IT咨询。这个机会来得很凑巧,大一放暑假之前,Winnie看到微信群里有个学姐说岗位缺人,问谁有兴趣,就赶紧联系了对方,打电话面试后拿到了这个机会。

这份咨询的实习需要快速学习大量浅层知识,然后套用现有模板给出结果。这种模式虽然高效,但是无法深入。Winnie觉得,比起咨询,她更想通过实践来深度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。
之后,Winnie去了美国的Under Armour公司实习,主要负责研发Fitness和跑步的APP。她发现,美国的intership program有一个很完整的培养体系,而国内的公司相对就比较随意。在Under Armor,她感受到了很强的公司文化,以及团队之间的凝聚力。
尽管如此,Winnie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己和工作内容的不匹配。她做的东西集中在business analytics和data这个方面,自己只是在分析当前的一些数据,而没有在创造新的东西。这段实习之后,Winnie确定了一件事,自己想当Software Engineer,而不是Data Scientist。

Under Armour实习与CEO Kevin Plank合影
大三暑假,Winnie在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实习,在这里,她终于从事自己希望的Software Engineer的工作,每天都在实现新的功能,接触新的事物。Winnie也算是实现了自己定的小目标:每次实习都聚集更多的势能,让每一次经历都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点。

当时,Winnie正处于大三的暑假,她一边实习,一边准备秋招,为毕业后的第一份全职工作冲刺。
“那个暑假需要做的事情特别多,要实习,要刷题,还要继续面试,所以那段时间就还是挺有压力的,但是没有迷茫,因为我的求职目标很明确的。”
Winnie在2020年参加秋招,那年刚好是第一年疫情,很多公司都缩减了岗位,冻结headcount。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,Winnie斩获的成果太令人惊讶了。除了hedge fund,她在那个期间还陆陆续续拿到了Microsoft、Amazon、Bloomberg、FaceBook、BlackRock的Software Engineer offer。
Winne也分享了许多秋招的经验,可以作为tips帮助到学弟学妹们:
①提前准备很重要
不能等什么东西都到ddl了再开始,一定要提前规划好,包括提前找内推的机会,提前刷题,提前准备面试。安排好时间。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,要把看到的机会都尝试一遍,既然投了,那就都投一遍。
②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
多跟身边的小伙伴交流秋招信息,如果没有小伙伴,就去加各种群,一定要抱团,这样能拿到第一手消息。还要和认识的学长学姐打好关系,拿到内推资格也很重要,一般已经在工作的人都很愿意去帮助学弟学妹。
③要把你故事讲好
你之前的各种经历,不管是做project还是实习,不管是合适的还是试错的,都用关键词把它们串在一起,描述你从这段经历中学到的东西,突出它们是make sense的。这也很适合转专业的同学,你可能之前花的很多精力跟现在要做的事情不太挂钩,但如果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好,反而会让面试官觉得,你是一个很有想法,很会复盘的候选人。
03不能指望着一件事就给我带来满足
大学的最后一年,Winnie已经确定了对冲基金的全职工作。在学业和找工作上都没有什么压力,她开始发展自己的课余爱好。

Winne参加洛杉矶全程马拉松
回想自己的求职路,Winnie很感激自己接受过的前辈们的帮助。不管是身边认识的共同好友,还是当时LinkedIn上随便找的人,都很愿意提供咨询。跟他们哪怕只是随便聊一聊,听听他们现在在做什么,也能收获不少。在美国,经常有这样的mentorship,而对中国学生来说,则非常陌生,这促使Winnie和同学们一起创立了“司南计划”。

司南计划创始人合影
她希望司南这个平台,能够将求职者和愿意give back的学长学姐相匹配,通过mentorship给大家一些职场规划上的帮助。
项目的受欢迎程度也有点超乎Winnie的想象,国内国外都有很多同学/导师报名,他们还会自己进行线下见面。毕业之后,她们把管理职位交给了学弟,希望他们能够接棒把这个nonprofit平台运营下去。
与此同时,Winnie还开启了第二个创业项目——滑板俱乐部Skateboard Overflow。
“滑板是在某次黑五打折的时候随便买的,一直没用。大四的时候,手上一下子有了大笔的时间,我就到处问有谁可以一起练练滑板。然后就通过共同好友,认识了两个已经在工作的程序员共同创建了俱乐部。”

在LA创建Skateboard Overflow
虽然已经工作多年,但是这两个朋友的心理年龄都很年轻。其中一个叫阿玮,早上五六点会去海滩去冲浪,冲完浪之后回去上班。晚上上完班之后,继续过来跟大家一起滑滑板。

LA Skateboard Overflow海边滑板
当时Winnie刚从秋招的紧张节奏中缓身,这种生活心态和方式,让她震惊的同时也给了她许多灵感,原来工作之后也能有这么多的业余时间来经营自己的爱好。她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阿玮的时候,他直接把拳头伸过来,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他在干嘛,后来才知道击拳就是滑板一个打招呼文化。
“这种氛围就是很难形容出来,但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放松友善的氛围。”

Skateboard Overflow半周年纪念卡
后来大家一起线下滑滑板,并且找了越来越多的小伙伴过来,组织越来越壮大。大家都是程序员,就照着Stack Overflow(一个程序员问答网站),把这个滑板组织命名为Skateboard Overflow。
去年8月份入职对冲基金后,Winnie把更多的重心投入到了本职工作上。她希望先把主业发展稳定,有空余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再去经营滑板俱乐部的副业。
在适应工作后,Winne开创了Overflow滑板俱乐部的纽约分部。

NYC Overflow中央公园冲坡
这个夏天Overflow滑板俱乐部迅速扩张,每周六滑板聚会每次都有五十个人来参加。

NY Skateboard Overflow参与者集体大合影
Winnie花了很多心思想把滑板的乐趣传递给更多人,扩大Overflow俱乐部的活跃度和影响力,她今年的目标是把俱乐部做得更始终如一:“想加入的板友随时可以找到固定活动的组织,都有新手来,然后给我们积极的反馈。我们不会嫌弃你是新手,不会在乎你的年龄性别和职业,你只要来,和大家一起玩滑板,就很高兴。”

NY Skateboard Overflow抽奖活动

NYC Overflow 和美国长板组织创始人合影
Winnie的MBTI类型是ESTJ-leader,有着程序员、滑板组织创始人的标签。通过不同的切面,Winnie得以窥见一个更加完整的、更加充满可能性的自己。
她向我们建议,在选择副业时,可以考虑能够持续发展的,也不用抱着过于功利的目的。哪怕最后没有做成一些事情,也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些深挖,在工作之外再提高一些技能。

NYC Overflow 创始人Winne
就像她自己的滑板,这个爱好push她成长,让她学会怎么组织活动,怎么和人打交道,然后从别人的身上也学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。
当然,在经营副业之前,也要先把主业搞好。只有把正事干好以后,出去才能玩得痛快。对于如何平衡主业和副业,Winnie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。
她将滑板活动固定在每周六,而不是周日,就有自己的考量。她希望自己在周日能避免浮躁的户外活动,在家里收收心,为周一投入工作做准备。

NYC Overflow Winne为参与者拍集体照
“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能过得太舒适吧,如果舒服太久了,就说明没有在进步和成长。希望我能继续把Skateboard Overflow发展得更好。”

NYC Overflow Winne和纽约斜杠青年公众号创始者合影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