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斜杠青年人物篇Vol.7丨数字游牧--设计自己的轨迹

Jenny

Dec 20, 2022

离开办公室后,我想开一家人生设计公司

本期故事的主人公Zephyr 冯志睿,职业是互联网大厂的软件工程师,一位学习成长中的创投人(WhoIn.app + 书影婆娑)。喜欢户外运动和大自然的他,业余还是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、美国帆船协会会员、水肺救援级潜水员和自由潜水员,另外喜欢滑雪、马球、跳伞。


● 今年,他离开固定生活了几年的旧金山湾区,开始尝试一边旅行一边工作的数字游牧生活。在撰写本文的时候,他正在墨西哥的海岸上,即将前往加拿大。


无论你是对旅行感兴趣,向往不同的生活方式,亦或是喜欢阅读与思考,你应该都会在这篇文章中找到共鸣。



“按定义来说其实我不算斜杠青年”,Zephyr如是说,“我的职业主要围绕着互联网技术和产品。其他很多只是不具备产出能力的消费型爱好,顶多算是对自我的投资。”


“但从另一个角度,确实和斜杠青年又很相关,我相信人生需要设计而且是独一无二的。


他顿了一顿说道,“在游牧过程中遇见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职业的人,他们眼里冒着光芒讲述着一个个充满’生命力‘的故事,这常常让我感动不已。我愈发觉得我们都应该去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,开拓人生的可能性,这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!”


  1. 数字游牧的生活是怎样的呢?

💡可能需要不断提醒自己

你不是在度假


首先可以肯定的是,在数字游牧的生活中经常有意想不到的美景与各色的人。


在太浩湖,夜里可以跟朋友看流星谈理想;在波多黎各,清晨可以去城堡外的草地上看书;旅途中有三十年前开帆船从湾区到迈阿密的老船长,也有旅行中的野生动物摄影师......


太浩湖的繁星与夜空


“阅读、旅行、交朋友”,除了工作时间外,这三者就是游牧生活的常态了,这一部分是非常美好的,感觉就像是走进了诗和远方。


然而,将工作和旅行结合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我认为,数字游牧的生活并不是在单纯度假,而是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


  1. 是如何决定开始数字游牧的呢?

一方面,疫情的到来验证了远程工作的可行性。另一方面,组里宣布不要求大家回到公司上班,刚好之前的公寓也到期了,所以干脆开始正式的游牧生活。


这些是比较实际的因素,接下来说一些比较虚的东西吧。


💡因为读书


我很喜欢看书与交流,这直接促使我创立了“书影婆娑”。


我们在湾区和纽约先后办过许多关于旅行的活动,其中很多精彩的故事,在我的心中埋下了远行的种子。


如今大大小小的活动办了几十场了,通过书影婆娑的“作家有约”栏目,我接触了许多游记类作家。也记得我分享的第一本书是《伟大的孤独》,书中描绘了1974年的阿拉斯加,后来那里成为了我的旅行地之一。


“书影婆娑”湾区活动


💡因为价值观


有选择就有成本,其中机会成本常常令大家迟疑。


一方面可以拿我们前CEO贝佐斯推崇的“双向门”理论来看,这个选择并不是一条难以回头的路,那么就可以勇敢地尝试看看。


另一方面就是要明晰自我的价值观,现阶段,我最看重的是人生的美好体验,这些恰恰可以在旅行中获得,也很想把这种体验分享给大家。


在WhoIn中发现志同道合的朋友


这也是我们 WhoIn.app 让我最骄傲的地方。基于微熟人网络,大家可以很容易连接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并且组织活动,分享自己的生命体验。欢迎大家关注和支持!


  1. 有什么有趣的见闻和感悟吗?

在旅途中经常能遇见好的故事。我一开始还担心因为“边际效应递减”,感动多了旅行会变得乏味,但事实证明,经历越多,越能让人欣赏不同的美好。


💡 大烟山里的萤火虫


六月初的十来天里,在田纳西的大烟山,一场特殊的仪式每年都会发生。伸手不见五指的森林黑夜里,突然成千上万只萤火虫以相同的节奏开始发光舞动,仿佛置身星海。


大烟山的萤火虫


其实每只雄性萤火虫一生只有两三周时间发光,当他们从蛹里面飞出来发光,便意味着生命进入倒计时,他们需要拼命绽放光芒来吸引雌性萤火虫,从而获得将基因传递下去的机会。


这渺小而热烈的生命之光,与辽阔而寂静的死亡之暗相对比,给这场的”光的盛典“附上了另一层意义。


我们在那段时间一共去了四五个晚上,一方面是因为太美,另一方面多少是被这生命力量所牵引。


死亡就是萤火虫的宿命吗?可是他们努力得那么热烈,感觉那光亮的瞬间便是永恒。


💡 海底墓地与鱼的世界


我很喜欢探索海底不同的景观,但是在佛罗里达的那段潜水经历后发现自己好像开始有了些变化。


潜水的体验和天气有很大关联。刚开始我计划的都是当地很特别的潜水点,像沉船、海沟,鲨鱼等等,可是因为天气,好几次都只去了一般的珊瑚区,不免有些失望。


深海潜水


直到有天,我们去到了一处沉船,遇见几条巨大的鱼排列着阵型一般,守在船的一侧岿然不动,就像戍边城的将士。


我们趴在船的栏杆处偷偷观看着,我突然意识到这是鱼的世界,它们或许也在演绎着自己的一生。


潜水最初的快乐就是来自这如同海里飞翔般的感觉,但是如果能用心去体会这些海洋里的生命,加上一点想象力,世界就会更加宽广。


💡 沙漠里只存在十天的城市


火人节的经历是我今年最难忘的之一,十天,我们生活在荒漠和沙暴之中。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亲手创建一座城市,最后再把它销毁,消失于烟雾之中,这一切听起来就充满了极致的浪漫。

火人节:“All that we see is a dream within a dream”所见不过梦中梦


火人节的一切都没有计划,它带着一股原始的野性,在这里,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完全袒露,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。


有些人喜欢蹦迪与音乐,那里有很多DJ;有些人喜欢冥想和禅修,这里有对应的营地协助他去找到内心的自我;还有打破世俗的、成人化的营地,各种各样猎奇的营地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和归属。


美国火人节中燃烧的人像


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神庙。在神庙里面,大家会摆上很多关于逝去的人或物的纪念品,在火人节的七八天里,大家经常会去那里缅怀。


在神庙中心的沙土上面,有人冥想,有人唱歌,有人举办仪式,有人甚至就直接睡在那里......


最后一天,神庙会被一场大火完全地烧毁。大家就看着它在熊熊大火中倒下,构成整场狂欢最后的高潮。


在燃烧的过程中,刮起了很多像小小的龙卷风一样的东西。它们在地上刮出一段距离,还迟迟没有消退,像在舞蹈一般地缠绕着,仿佛还眷恋着这片土地。


火人节中燃烧的神殿


💡  不如等风来


我的帆船教练在海上待了大半辈子了,在三十多年前还驾驶帆船从旧金山开到了迈阿密,他给我讲了很多海上的故事。


比如有一天他在海上听到无线电里的呼救信号,然后结识了一位很重要的朋友;因为一个承诺,他又开船来到了夏威夷,从此爱上了这个地方并留了下来。


有一次出海,风和日丽,但天气平静也让帆船少了很多动力,其中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丝风都感受不到。


这时,教练拿起一本书,留下一句“耐心点,等风来”。我问他怎么才能把船开快一些,他告诉我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,尝试转动你的舵,然后盯着仪表盘,安静等待,等那个最快的速度到来”。


风力的大小与方向对帆船航行至关重要


💡 海上牧羊人


在墨西哥坎昆附近的海域生活着濒危动物公牛鲨,它们把这里当成育儿的温床。可是在墨西哥市集上,我经常能看见一些用于贩卖的公牛鲨头骨,这种对海洋生物肆无忌惮的屠杀使得一些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。


海上牧羊人Sea Shepherd就是这样一个致力于打击非法捕鱼和破坏海洋行为的组织。他们的标志是一个非常酷的海盗旗,表示着为了保护海洋不惜发生冲突。我关注了这个组织特别久,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志愿者上船。


Sea Shepherd的船只与白色海盗旗logo


最近在墨西哥,竟然让我碰到了好几位海上牧羊人前船员!一位是研究鲸鲨的海洋生物学家,另一位是专业的水下摄影师。


那位海洋生物学家一直致力于鲨鱼的研究和保护,La Paz的鲸鲨大半都是她命名的,她如同讲述着自己的孩子一般,给我们说着一些海洋生物的习性和危机。

水下摄影师来自西班牙的艺术世家,在学校里主修摄影专业,后来机缘巧合,决定将潜水与摄影结合。现在她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来讲述大海的故事,让大家善待海洋。


这趟旅行碰到太多这样的人了,他们对海洋的赤诚与热爱令我感动。我还在寻找方法,但我坚信,总有一天我也会用自己的力量去为大海做一份贡献。


La Paz是墨西哥的一个小镇,那里生活着很多鲸鲨


  1. 对感兴趣数字游牧的朋友有什么建议?

💡只是一种选择


在当下,数字游牧是如今很多人都可以选择的生活,并没有从前普遍认为的独特且高代价。


另外就是,数字游牧并不难。人生的战场有很多,创投圈、科研领域、人文艺术,这些领域甚至更艰辛。所以,数字游牧归根结底只是一种选择。


💡 和时间做朋友


如果你选择了数字游牧,可能会发现生活中多了个倒数环节,那是你在某个地方还剩的时间。


不得不说,这很容易刺激人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。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我自己用得比较好的时间管理方法作为参考:


  • 每日三件事,每天把最重要的需要集中精力的三件事情列出来,努力做完。

  •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,参见《奇特的一生》,最重要的是反馈部分。

  • 输出倒逼输入,用产出结果来作为每件事情的目标。

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
记录时间、分析时间、消除时间浪费、重新安排时间


💡 将阅读与交流结合


我感觉比较容易获得输入的是旅行中可以与阅读相结合,由于开车时间比较长,在旅行期间听了不少书和课程。一方面可以防止开车犯困,另一方面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当下。


另一面就是和别人多聊聊,我比较常用的方式还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当地人建立连接,这是快速了解本地特色的方式,而且还能听到别人不同的故事,会很有趣。


  1. 之后有什么计划吗?

行者无疆,未来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;不过这一年,我经历了很多,在这段旅行结束后会回湾区沉淀一段时间。


我个人相对还是受不了虚无主义的,希望能够燃烧自我去贡献更多价值和意义。


一切随心吧,希望之后我能以更好的姿态出发,感觉要不了很久,就又能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!



大家如果对上面提到的活动、地区、或者对我之后的旅行感兴趣,欢迎关注我的Instagram,可以直接联系我拿攻略。同时也欢迎关注 WhoIn.app 以及书影婆娑。



© 2022 by New York Slashies

bottom of page